各学院、分校(教学点)、实践基地:
根据《关于举办上海开放大学第二届民生服务案例大赛的通知》(沪开大教〔2025〕38号),经案例大赛评审委员会专家对全部案例进行书面评审,现已完成所有初赛评选工作。共有30个民生服务案例入围决赛,现将评选结果予以公示。
请各入围参赛者关注学校相关通知,做好决赛准备工作。希望所有入围参赛者在决赛中展现出更加卓越的实力和创新精神。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参赛者对上海开放大学第二届民生服务案例大赛的支持。
决赛入围名单公示期为2025年10月17日至10月21日。如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民生学院反映。
联系人:唐小晴,电话:25653358
附件
上海开放大学第二届民生服务案例大赛决赛入围名单
上海开放大学民生学院
2025年10月17日
附件
上海开放大学第二届民生服务案例大赛决赛入围名单
(按初赛成绩高低排序)
序号 | 案例名称 | 作者姓名 | 指导教师 | 单位/校区 |
1 | 家校社协同模式在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的成效探索 | 黄贇 | 朱晓云 | 虹口分校 |
2 | 以玩具为桥,社区促进老中少三代亲近关系的实践与探索 | 张新华 | 朱晓云 | 虹口分校 |
3 | 自己种菜换食堂吃饭 ——打造农村养老生活共同体 | 陈成 | 朱晓云 | 虹口分校 |
4 | 个案工作助力“对抗者”向“共建者”转化 | 丁瑞 | 白淑佳 | 普陀分校 |
5 | 守护暮光:社区日间照护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 卞恩鑫 | 高仁甫 | 徐汇分校 |
6 | 点亮星空计划:“教育-产业-商业-媒体”四方联动助力孤独症青少年职业成长(2013-2025行动报告) | 孙徐坦 | 伊晓婷 |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 |
7 | 社工为轴,志愿为翼:构建“社志融合”型社区爱心暑托班的实践与探索 | 王梅艳 卢佳雯 | 付芳 | 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 |
8 | 脱“瘾”而出——优势视角下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长小组工作 | 胡玮 | 李菲 | 徐汇分校 |
9 | 血友少年破茧,心向阳光 | 凌可欣 | 陆飞杰 | 嘉定分校 |
10 | “记忆守护者联盟”:轻度认知障碍老人社区支持小组工作实践案例 | 徐惠琪 | 李菲 | 徐汇分校 |
11 | 讲述生命故事,传承生命文化 | 宋芳燕 | 吴如如 | 徐汇分校 |
12 | 社区矫正中的社区接纳与融入:审前评估与社区介入服务的关联与对接 | 姜瑶 | 任文启 | 民生学院 |
13 | 从卧病在床到希望重生—— 重度残疾老人关怀服务 | 张翠英 | 舒瑶 | 松江分校 |
14 | “澡”回尊严:纳米助浴技术破解失能老人洗浴困境 | 蒋明霞 陈音 | 张爱芹 徐倬 | 闵行分校 |
15 | 有效沟通激活家庭力量---一名休学儿童的社工介入案例 | 刘丽 | 刘丽 | 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 |
16 | 人工智能助力涉罪未成年人帮教: 司法社会工作智能服务系统案例 | 王静 王佳毅 | 刘军 | 上海社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7 | 化解“龙卷风”——高龄残疾老人家庭矛盾的家庭抗逆力介入个案 | 陆艳霞 | 龚晨 | 上海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 |
18 | 破龄之茧,筑爱之路——大龄未婚女性婚恋焦虑干预的个案实践案例 | 方裕诚 | 程梓怡 | 浦东分校 |
19 | AI赋能高校社会工作教师发展: 教学创新与学术研究智能服务平台案例 | 李诗婷 王静 | 刘 军 | 上海社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20 | 多维联结织心网,音浪破茧启新章——联结理论下社区少年服务队赋能青少年社会支持服务案例 | 朱玉蓉 | 李逸铭 |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
21 | 新进进修医务社会工作者督导案例 | 曹庆 | 曹庆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浦东社工协会推荐) |
22 | 找回自我---全职妈妈心理困境的社会工作介入 | 刘境如 | 刘境如 | 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 |
23 | 城市空巢老人社会支持优化路径研究——以浦东新区三林镇实践为例 | 张旻雯 | 吕泰彧 | 浦东分校 |
24 | “成长”的代价 | 马圆茗 | 马圆茗 | 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 |
25 | 心灵对话爱满分 多维系统促成长——个案服务分析 | 孙海瑛 | 陆珊珊 | 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 |
26 | 推动青年进社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 邓金剑 王月珍 | 胡洋 | 上海睿家社工服务社 |
27 | 用心守护“忆”起爱——高风险认知障碍长者一对一非药物干预服务案例 | 印梓辰 | 陆飞杰 | 嘉定分校 |
28 | 重塑晚晴里的联结——老年人的身心重建与家庭-社区关系修复个案 | 陈娇艳 | 龚晨 | 上海浦东新区乐耆社工服务社 |
29 | 馨宁小青“宁”自治项目 | 马烨敏 | 马烨敏 | 上海信益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
30 | “无犯罪证明”在社会融入中的功能异化与修正:一例司法社工的社会倡导实践 | 雷垚亮 | 任文启 | 民生学院 |